第一部分 榜单解读
近日,因果树与财经网联合发布《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科技企业40强》,见表1。
表中可以看出,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领域TOP40企业中,ADAS方案提供商比重最高,达到38%,代表企业分别为景驰科技、纵目科技、图森未来等。无人驾驶研究方面企业9家,约占23%,包括百度、滴滴出行、蔚来汽车、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此外,驭势科技、Momenta等初创企业实力不容小觑。专用芯片与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是支撑无人驾驶/ADAS方案的核心底层技术,是实现无人驾驶决策的基础,在此方向上,近年国内初创企业进步较快,涌现出寒武纪、禾赛科技、行易道等明星企业,但与国际巨头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受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整体关注度大幅提升与商业化进程加快等利好因素驱动,感知层(语音/计算机视觉技术)企业近年也受到资本追捧,典型企业如SenseTime(商汤科技)、Face++(旷视科技)、云知声等。
表1 无人驾驶榜单TOP40
排名 |
公司 |
研究方向 |
综合得分 |
1 |
百度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95.5 |
2 |
滴滴出行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92.7 |
3 |
蔚来汽车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91.6 |
4 |
SenseTime |
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 |
90.3 |
5 |
华为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89.2 |
6 |
寒武纪 |
专用芯片 |
87.2 |
7 |
腾讯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86.4 |
8 |
Mobvoi |
语音技术 |
86.2 |
9 |
Face++ |
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 |
84.7 |
10 |
地平线机器人 |
专用芯片 |
83.8 |
11 |
云知声 |
语音技术 |
83.7 |
12 |
景驰科技 |
ADAS解决方案 |
81.8 |
13 |
Momenta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80.3 |
14 |
图森未来 |
ADAS解决方案 |
77.8 |
15 |
DeePhi Tech |
专用芯片 |
77.6 |
16 |
禾赛科技 |
激光雷达 |
77.4 |
17 |
思必驰 |
语音技术 |
76.8 |
18 |
纵目科技 |
ADAS解决方案 |
76.1 |
19 |
镭神智能 |
激光雷达 |
74.4 |
20 |
Pony.ai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73.5 |
21 |
ii science |
摄像头 |
73.2 |
22 |
清智科技 |
ADAS解决方案 |
70.4 |
23 |
MINIEYE |
ADAS解决方案 |
69.3 |
24 |
普强信息 |
语音技术 |
67.6 |
25 |
极目智能 |
ADAS解决方案 |
67.3 |
26 |
Maxieye |
ADAS解决方案 |
66.7 |
27 |
中科慧眼 |
ADAS解决方案 |
66.6 |
28 |
驭势科技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66.4 |
29 |
RoboSense |
激光雷达 |
66.3 |
30 |
径卫视觉 |
ADAS解决方案 |
65.6 |
31 |
智行者科技 |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65.4 |
32 |
前向启创 |
ADAS解决方案 |
62.8 |
33 |
纳雷科技 |
毫米波雷达 |
60.3 |
34 |
北科天绘 |
激光雷达 |
58 |
35 |
智华汽车 |
ADAS解决方案 |
56.3 |
36 |
中天安驰 |
ADAS解决方案 |
56.1 |
37 |
灵动飞扬 |
ADAS解决方案 |
55 |
38 |
双髻鲨 |
ADAS解决方案 |
54.7 |
39 |
行易道 |
毫米波雷达 |
51.7 |
40 |
清研微视 |
ADAS解决方案 |
48.4 |
数据源:因果树
无人驾驶汽车是指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是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车辆操作主体由人向系统的转变的过程。现阶段无人驾驶技术通常分为辅助驾驶阶段、半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无人驾驶几个阶段。
从产业链来看,主要分为感知层(数据采集工具,如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部件),决策层(计算芯片/算法平台)、控制层(电动、底盘等控制系统)三部分。
在2018年CES大会上,无人驾驶汽车大放异彩,无论主机厂还是科技巨头企业,纷纷推出科技感十足的创新产品,力争在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爆发前夜抢占先机。
传统车企与IT互联网企业造车路径上存在较大差距。IT互联网巨头追求的是无人驾驶一步到位,以充分发挥其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高精度地图方面的优势;而主流车企的思路,以渐进化的技术路径尽快实现无人驾驶的商业化。
当前无人驾驶研究主要集中于ADAS(主机厂主导)与全自动驾驶(IT互联网巨头主导)两大方向上,此两种解决方案都离不开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与软件算法融合集成,因此,此次榜单涵盖国内主要相关技术环节企业。
无人驾驶TOP40榜单通过定性与定量两维度综合评定,通过人工调研结合大数据分析方式得出,覆盖国内在无人驾驶及相关重要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
企业筛选逻辑:
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含港澳台)且独立运营的科技企业(存续/在业企业),不包含汽车传统业务(含主机厂)上市企业。无人驾驶汽车强关联软硬件关键技术环节如【专用芯片】、【激光雷达】、【摄像头】、【HMI】等。
第二部分:行业动态
(一)全球市场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投入成本非常高,像老牌ADAS巨头Mobileye历经十年方开始盈利,因此,强大的资本支撑是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全球来看,近年大量资本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根据因果树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产业融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含并购事件),融资笔数达到51笔,主要集中于无人驾驶与ADAS方案商、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与软件算法提供商(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语音技术)。融资数据见下图1。
图1 2017年全球无人驾驶投融资数据
数据源:因果树
注:“其他”含摄像头、地图、毫米波雷达等类型企业
图中可以看出,ADAS与无人驾驶方案商融资力度最大(含Mobileye 153亿美元并购事件),其次,“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与“专用芯片”融资力度较大,主要受益于1)车厂/上游厂商整合力度加大;2)技术进步快,商业潜能显露。
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环节海外市场已被寡头割据,相关投资事件主要集中于国内,当下来看,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环节国内企业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图2 全球投资阶段分析
数据源:因果树
注:“早期项目”——B轮前,“成长期项目”——B轮及以后
图中可以看出,53%无人驾驶项目仍处于发展早期,主要集中于“专用芯片”、“激光雷达”、“无人驾驶解决方案”、“ADAS解决方案”四类企业(研发难度大);“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语音技术”项目已步入快速成长期(技术相对成熟);“并购项目”多来自于汽车产业巨头对新兴科技企业的收购,以加强“自动驾驶”自主研发能力。
(二)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与国外相比虽然还有一些距离,但也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这主要受益于政策方面的支持与自主研发实力的快速进步。
政策方面,2017 年国家对无人驾驶支持力度很大,比如工信部印发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智能网联汽车成培育重点,6 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年)》(征求意见稿);12 月份,工信部又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头等培育目标。
技术方面,近年国内无人驾驶项目自主研发能力快速上升。根据因果树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国内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见下图3.
图3 2013-2017年中国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新增专利数
数据源:因果树
中国无人驾驶项目自主研发能力正在快速上升,诞生出诸如百度、滴滴出行、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明星企业。
在此次2018CES无人驾驶项目上,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百度展示了最新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2.0版本,增加了车辆安全、OTA升级、多传感器融合等功能,可以让自动驾驶车辆实现简单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能力。同时,国内初创企业在2018CES上纷纷崭露头角,速腾聚创带来了最新的 MEMS 激光雷达 “M1 Pre; 图森未来发布L4 级 (SAE) 的自动驾驶卡车;搭配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小鹏汽车G3高调亮相。
总体来看,中国市场无人驾驶项目主要由主机厂、互联网/IT巨头与初创科技公司(多有主机厂背景)三方构成,但受政策、技术、市场各方面瓶颈制约,当前,车企、互联网/IT巨头、初创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在无人驾驶技术上,主要采用合作模式。
同时,在中国无人驾驶创业项目上,2017年资本青睐多“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专用芯片”、“ADAS解决方案”与“语音技术”类型企业,详见下图4.
图4 2017年中国市场无人驾驶创业项目投资数据
数据源:因果树
注:数据统计为主业为无人驾驶强关联的创业项目。
总体来看,2017 年投资大多聚集在无人驾驶项目的感知层面,其中“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融资金额最高,比例接近一半,此外技术密集型产业“专用芯片”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较高,超过8000万美元。
预计2018年伴随着市场与技术逐步成熟,在计算芯片、运营中心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将加大。